2017『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年會』暨『知識管理與開放創新』研討會紀要

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DDC)延續著往年傳統,於2017年10月20日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工程一館演講廳舉辦第14屆年會。本屆年會會議主題「知識管理與開放創新」,探討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科技結合後所激發出的新知識,如何在圖書館領域中延伸與應用 。與會來賓近百人聆聽分由美國、日本、香港及台灣邀請到貴賓們生動的演講內容。綜合討論時,台上台下互動熱烈,是一場豐盛成功的知識性饗宴。

會議第一場由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林美珍博士與大家分享「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硏究支援服務 ─ 圖書館角色與定位的褪變」。

研討會實景

綜合座談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硏究支援服務 ─ 圖書館角色與定位的褪變

林博士於一開頭即點出圖書館傳統參考服務組所面臨的危機;因現今網路蓬勃發展,研究者只需要透過網路,即可快速取得研究資料,且open access的資源也非常豐富。因而造成圖書館傳統的參考服務不再符合現今研究者的需要,所以圖書館的服務需要轉變及創新。

因此,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開始做出了轉變,將傳統「參考服務組(Information, Research & Instructional Services)」改為「研究支援及數碼創新服務組( Research Support & Digital Initiatives)」,主要任務是希望從IR(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機構典藏)到CRIS (Current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現行研究資訊系統),並透過圖書館系統將過去未開放之數位典藏內容開放存取,提高數位內容之能見度。另外也不斷的與各學院的老師合作數位典藏計畫;第一個合作案即與文學院共同合作「GIS Mapping and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a 地理信息系統利用與早期中國考古」,將歷史文獻應用於GIS技術,亦為圖書館與學院合作上的突破。除了內容上的服務外,圖書館亦建置視覺化的空間及討論室,開放研究者能直接於大型螢幕上呈現學術作品及圖像,提供不同的視覺想像及呈現。圖書館也舉辦各種學術性研討會,將此空間發揮的更多元豐富。

最後,林博士提到未來圖書館的研究支援及數碼創新服務將持續與各學院合作,並且培養館員更多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提供更多數位化內容及工具的資源,開創更豐富的視覺化服務。

人工智能發展動態

第二場演講由美國IBM Almaden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凌棕博士介紹人工智能發展動態,他將數據計算機概念分為過去、現在我們正在做什麼、將來何處去三方面來探討。

目前人類依定義來製造機器人,若能模擬人的自然活動與過程,就是人工智能;上世紀50年代開始製造人工智能,同時於上世紀IBM就製造會思考下象棋與工作的機器人。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有機器、語言與圖像學習等,還有語音識別與理解能力的發展。IBM認為目前認知時代已經到來,傳統方式已過時,若機器人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與人自然打交道,是進入新技術也是新威脅。

計算服務的演變進程,以前以硬體為中心,硬體可銷售軟體不能銷售,直到30年前才開始銷售軟體,例如:客戶的服務器,就是以軟體為中心。現在進入以服務為中心,是銷售雲端計算服務。大數據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革新,自機器學習到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不是靠人是靠機器與大量數據來分析,大數據研究領域可應用在視覺與觸覺,使得人工智能應用有突破性進展。引領數據計算模型的創新服務發展潮流。目前的人工智能發展還是數據級,尚未發展到知識級,例如:人會同時下象棋與開車,但是機器人只能做一種事情。

應用場景方面,可以智慧管理日常生活、身份識別與物聯網緊密配合;亦可進行智慧管理險情調度,例如:森林火災現場指揮調度、虛擬(VR)與擴增強實境(AR)、進行自動駕駛、車與路線的數據分析處理,其中與人類複雜的交通結合,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所面臨的挑戰。另外,製造工業機器人與機器手也很多,例如:2015年建制機器人團隊上戰場。IBM的 “智慧城市” 核心理念,是採集數據與整合訊息做出智慧決策,可以智慧管理城市交通事故以及電子監控測試交通,同時若是有問題會進行自動回報通知。在醫療部分,做基因研究需要人工智能,用計算機功能計算,而醫生面臨作決策時是需要參考數據信息。IBM重要研究成果是用於認知計算數據處理,例如:機器人可學習醫生看病歷片子與判讀診斷,且其精準度高;而智能律師是將法律案件大量輸入,以人工智能分析判讀,來代替律師助理。

此外,IBM也進行認知數據探索-IBM Watson Explorer,藉由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超越傳統大數據分析。而IBM歷經四次轉型,有些成功與失敗,其主要目的是節省人工與提高效率。人工智能發展方向,有應用實踐、管理規範與技術創新等方面,同時美國政府有立法規範人工智能發展的白皮書。IBM是服務世界頂端級的大型公司,所採用的技術不同,例如:Google是採用1200個CPU的500-600台小機器,IBM是採用3000個CPU的一台大機器在運作。凌棕博士提到,IBM目前的使命是數據儲存設備的研發,大數據儲存器容量的困境是每年40-50個足球場大的擴增,IBM重要研發成果是遠期完成原子級存儲器,在人工智能借助大數據計算分析,持續探索信息儲存創新的技術與形式。

知識管理與學科服務–誰的職責?

本次會議第三場演講者清華大學圖書館林福仁館長先以「無盡藏」道出圖書館提供非常多元的服務。接著談到大學圖書館所扮演知識管理的角色,包含個人如何在組織中獲得知識、在組織中的知識呈現、知識創造的過程及如何評價知識創造。

館長期盼清大圖書館的願景是成為知識創造與多元學習的活水源頭, 成為清大與社會共創價值的基地。清大圖書館的活水計畫有三大主軸:知識匯–有效發揮研究產出之效益、學習會–營造跨領域交流的學習環境、文化薈–蓄養清華的人文風華。知識匯的目標與任務:匯聚—建置研發動能庫,掌握—提供研發新知,連結—擴展合作機會,行銷—強化研發資源網路。知識匯對於清華大學是清大知識管理的服務平台,也是清大產學合作的潛望鏡,更是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專業支持系統。

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是一種以學科為主的服務模式,主要是依靠一群具有某一學科專業背景,並具有敏銳的資訊組織加值能力的圖書館員,因應使用者的個別需求,提升服務品質。在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普遍面臨的挑戰有:要多了解各學院的文化,館員要多走出圖書館提供服務,經常制定一些策略性的方法來行銷圖書館服務,例如Facebook、Blog、Newsletters、YouTube。

臺灣的大學圖書館已邁向學科服務2.0,所以要善用資訊科技協助圖書館掌握學科知識發展的脈絡,並且強化圖書館與各領域學科(校內外)社群的網絡關係。發展學科服務的支持系統,才能讓服務不斷的創新,達到價值共創的目的。圖書館成為知識創造與多元學習的活水源頭,各院系成為領域知識發展與人才培育的學術重鎮,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成為知識管理、跨領域社群網絡的樞紐。

究竟學科服務到底是誰的職責?林館長勉勵大家共同努力,各司其職,一起來完成這個使命。

ID Dynamism – Towards Materials Data Platform

本會議第四場演講「ID Dynamism – Towards Materials Data Platform」是由日本國家物質材料研究機構,高級工程師田邊浩介先生主講。日本國家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是一個日本政府國立研究機構,英文名稱為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簡稱NIMS。

當初的成立目的是希望提升物質、材料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以及相關業務的技術水準,目前在筑波、兵庫都共有四個園區,有1500位員工服務大約1000名研究人員,每年產生大約1600篇的論文,圖書館也收錄了600種電子期刊與2000種電子書,藏書大約是83000冊,可以說是非常研究取向的圖書館。

而他這次提到的議題,也正是目前研究型圖書館非常關心的議題,如何定位學者ID?如何將學者ID與學者的學術成果、學術活動等等連接起來,並進一步為學者帶來幫助?或提供研究單位統計數據以更明瞭單位內的研究能量、爭取預算?田邊先生分享他們是如何另闢蹊徑,透過不同的識別代號(identifiers),例如學者ID、機構ID、組織ID、下載統計、ISBN等等,將NIMS的圖書館平台(library catalog)、電子資源平台(E-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研究者名單(NIMS researchers directory)、機構典藏系統(Institutional repository)、部落格與其他多種服務等等串連在一起的,提供了日本研究型圖書館一個嶄新的視點。

另外,他還介紹了一項「Materials Data Platforms Center」(DPFC)的服務,統整了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並透過text mining的途徑,建立各篇文章之間的關係,藉由這樣許多不同資料之間的定位、串聯,相信可以讓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更加流暢、便利。

PQDT最新發展說明

本次會議最後一場演講由ProQuest的中國、香港及台灣地區業務發展執行董事呂德章先生說明台灣DDC論文出版計劃進展。他先介紹UMI跟ProQuest的關係及由來,來賓聽的津津有味。PQDT學位論文資料庫目前已經有全球超過2500家圖書館訂購,包括70%世界頂尖大學。著名的大學有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內含400萬筆索引及摘要。PQDT學位論文資料庫則一直有著三大主軸:訪問、數位化、檔案保存。

呂德章先生提到ProQuest公司已於 2012年與大陸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合作,開始將中國大陸近 100 所高校學位論文之英文索引摘要(A&I)納入PQDT 資料庫中,且至今仍穩定成長中。收錄內容不乏有管理、電機、經濟、工程、材料、科學等為大宗,收錄知名高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均在其中。豐富了亞洲國家加入國際性博碩士論文平台之資源。2017年3月大陸CALIS更遠赴ProQuest公司於美國密西根州總部進行訪問,之間更體驗ProQuest公司不同知識儲存載體的先進設備。

數位化論文屬電子書的一種形式,具備學術性的參考、研究與典藏價值,在共建共享機制之下,往後在國內外聯盟間,越是能取得且分享資源越是能降低成本。著眼於未來,圖書館員將常常面臨關於論文本質的爭議以及他們在資訊鏈中所扮演的角色。當需求愈來愈複雜,館員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和心思來解決問題,與能夠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夥伴合作變得愈來愈重要,同時還要能顧及所有論文數位化的問題,包含論文的蒐集和傳播,以及製作和維護書目資料和其他的分析資料。

本屆聯盟研討會主辦單位為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協辦單位有美國ProQuest公司、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孫運璿科技講座。


研討會集錦(感謝所有與會來賓)

國立清華大學 陳信文副校長 致詞

與會講者貴賓合影

05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陳光華 館長

3

交流互動熱烈

05

清大計算機與通訊中心主任 金仲達教授

06

清大產學合作營運總中心 徐慧蘭 執行長

07

ProQuest 展示攤位

08

會場場景

(595)